政策法规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政策法规
国家重大部署!事关粮食大方向!
消息来源:中华粮网     发布时间:2021-11-19     点击数:
11月1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十四五”时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到2025年,新增高标准粮仓仓容2000万吨,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微信图片_20211119085324.jpg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生产连年丰收,市场供应稳定,储备库存充裕。为确保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十四五”优质粮食工程将从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方面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微信图片_20211119085354.jpg

微信图片_20211119085411.jpg

《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聚焦粮食收购、清理烘干、仓储物流、加工利用、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全面推进粮食产后各环节减损。明确“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产后各环节减损降耗,进一步制定完善节粮减损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爱粮节粮、科学减损宣传教育,使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效更加显著。

重点任务:

强化粮食收获后减损。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推广使用新型绿色烘干热源技术,提高粮食烘干能力。探索建设粮食清理中心,促进粮食清理环保设备推广应用。加强农户粮食整理晾晒指导,指导农户做好庭院保粮。

强化粮食储藏减损。推广节粮减损提质增效新技术,助力老旧仓房升级改造。推进低温低能耗成套储粮技术集成创新。开展低温储粮技术筛选,推进绿色储粮。推广使用储粮新仓型,促进粮食仓储信息化。积极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有效减少“地趴粮”和粮食霉变。

强化粮油加工减损。推广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适度加工和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成果。引导适度加工小麦粉产品销售。改进制油工艺,提高杂粕质量。提高粮油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减损增效。引导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制修订粮油加工标准,确定合理加工精度,引导适度加工。

强化粮食物流减损。推动粮食减损物流装备升级,降低粮食流通转运破碎率,探索短途粮食物流减损技术,推进粮食物流标准化。优化物流线路,降低运输周期。加强成品粮物流管理,避免成品粮运输压货滞期等问题。

强化消费环节减损。大力倡导科学消费,树立节俭风尚,鼓励提供“小份菜”“小份饭”,严禁铺张浪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行为。合理安排原料采购,从源头减少餐厨垃圾。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当好表率,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餐饮环节减少食物浪费的要求。

强化粮油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转化增值。鼓励粮食企业应用绿色、低碳、环保设备和技术,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

强化粮食减损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全面推进节粮减损相关法律立法进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贯。指导地方开展粮食立法修规,强化依法管粮,促进节粮减损。坚持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以及《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等制度标准,深入落实储粮质量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储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卫生安全。加强储存、物流、加工等环节节粮减损相关标准研究和制订,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研究设置粮食产后损失观察点,了解粮食产后有关损失情况。

强化粮油营养健康技术创新和应用。构建粮油营养成分及公众营养健康数据平台。构建粮油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重点突破小麦和稻谷碾磨与分级及油脂精炼环节技术。研究以粮油食品为核心的健康膳食解决方案并开展示范。

强化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并推广营养健康粮油产品。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开展高品质健康粮油电子商务,推广“线上粮油商店”“健康厨房”等新型粮油零售业态。推广新技术成果,助力饲料粮减量替代。

强化节粮减损国内国际合作。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损任务,积极推进节粮减损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开展粮食产后科技合作。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机制化,加强粮食产后减损对外交流。

强化人才培养推进减损工作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有关减损数量调查核算方法,强化粮食产后损失评估监控。

强化宣传营造爱粮节粮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加强节粮减损技术和粮油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努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聚焦补齐短板,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统筹融合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和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发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重要作用,有效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重点任务:

提升粮食应急供应能力。促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与“中国好粮油”行动、军粮供应体系融合发展。原则上不新建应急供应网点,主要根据不同地区、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需求,制定应急供应网点的布局和标准,充分发挥现有网点作用,配备相应设施装备,提升粮油应急供应能力。

提升成品粮油仓储能力。建立适度规模的成品粮储备,提高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比例,36个大中城市的地方成品粮油(含必要小包装)储备,达到15天以上(含15天)市场供应量。其他地区统筹区域粮食安全、调控应急需要、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等情况,保有一定天数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库存。新建或改建一定规模的成品粮油储备库,配备加热隔热、防潮、调温等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低温储存技术,满足成品粮油储备需要。

提升粮食应急生产加工能力。以现有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加工能力为基础,统筹粮源分布、重要物流通道和节点布局,调整优化应急加工能力布局,提升主食加工能力。提升粮油应急加工企业仓储和配送能力,确保应急日加工能力与市场日供应量需求相适应。

提升粮食应急物流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局所属储备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优势,为粮食应急运输提供接收、中转、配送等物流服务。支持一批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区、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粮食物流园区,提升粮食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粮食应急物流效率和配送能力。

提升粮食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加快建设统一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指挥中心,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各级管理平台、企业平台、粮库系统互联互通、“一张网”运行,提升应急保障效能。

提升粮食应急区域保障能力。在重点城市群和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集粮食储备加工、高效物流配送、多级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在重点城市选择地方粮油储备企业、应急加工企业、购销企业、供应网点等进行应急功能升级改造,承担应急任务。建设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在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建设一批市、县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基本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提出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等六项重点任务,紧扣绿色、生态、环保、节能要求,着力推动粮食储备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到2025年,力争政府储备基本实现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

重点任务:

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强化粮仓的气密和保温隔热等关键性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升级改造和技术应用要注重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效能。

改造提升仓房的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对不适应绿色储粮需求的,针对仓顶、墙体、门窗、地面、孔洞以及接缝处和向阳面等不同部位具体情况,实施气密和保温隔热升级改造。

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合理选择应用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气调储粮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技术,注重成本效益,优化“四合一”储粮技术应用,实现政府储备粮食绿色仓储全覆盖。

发展多参数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积极应用传感器技术,从原来单一的粮温检测向温度、湿度、水分、害虫、霉菌、气体等多参数多功能在线粮情测控转变。鼓励粮食企业应用基于粮堆货位的粮情监测预警模型。

提升清理净粮能力。对装卸、输送、清理等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推动环保高效作业。鼓励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探索开展烘干、清杂、除尘、杀虫一站式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做到粮食充分除尘清杂后再入仓,更好满足粮库收储需要。

推动粮仓分类分级。制订粮仓分类分级标准,推动低温准低温储藏、参数控制自动通风、气调储粮、人工制冷控制粮温等技术应用,促进绿色仓储规范化管理。

《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明确到2025年,优质粮食供给更加丰富,粮食品质明显提升,粮食品牌体系更加完善,粮油品牌和营销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建立一批优质粮源基地,完善一批引领优质粮食的相关标准,培育一批优质粮油品牌,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充分融合“好粮油”销售示范点、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军粮供应网点和主食厨房等,健全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加快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重点任务: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推进粮食种植标准化。推动实行种植品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建立合作联结机制。鼓励由一家企业牵头或多家企业共同发起,组织多元主体共同组建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向下游延伸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强化标准引领。分品种筛选粮油品质核心指标。鼓励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

推动全链条品质提升。推动稻谷、小麦、玉米、青稞、杂粮等谷物和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亚麻籽等油料作物全链条多业态融合发展。

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优质粮油新产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

培育“中国好粮油”品牌。持续开展“中国好粮油”产品分级遴选,推动“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和销售示范点纳入粮食应急保障和军粮供应体系。

建设品牌体系。深挖产品特性内涵,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维护品牌信誉。结合“中国好粮油”产品分级遴选,严把产品准入关,确保质量过硬。

加强品牌宣传。形成“中国好粮油”、省级“好粮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宣传模式。以品牌宣传带动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

开展营销推介。持续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区域性交易会和洽谈会,用好展会、论坛和博览会以及“中国品牌日”“世界粮食日”等平台,打造“7.16粮油品牌日”。

完善营销网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不断提升优质粮油产品消费体验。

《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到2025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平台、粮油标准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好粮油”产品追溯技术规范、追溯标签标识制度和追溯管理办法“一平台两体系三制度”基本建立,实现“好粮油”产品责任主体、产品流向、检验检测、监督抽查等信息可追溯和查询,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和绿色优质、营养健康。

重点任务: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建立本省份统一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建立集保障粮食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化验、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监督检查于一体的信息系统。

提升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数字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现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信息化。做好与国家及省级平台的对接。

修订发布一批国家标准。推动发布小麦、大豆、稻谷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中国好粮油”系列大米、小麦粉、花生、油菜籽、葵花籽、杂粮等标准和全谷物标准。

出台口粮适度加工和节粮减损标准。制修订小麦粉、大豆油、菜籽油等口粮适度加工技术规程,完善高标准粮仓建设、绿色储粮、节粮减损相关标准。

鼓励支持地方、社会团体、企业标准制修订。鼓励地方、社会团体制定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团体会员高质量发展的粮油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支持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好粮油”等产品标准。

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发挥好国家级和省级、市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企业检化验室的示范带动和公益性、基础性、内部质量管控作用,全方位服务“好粮油”产品质量追溯。

提高粮食检验监测专业化能力。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依托具备条件的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监测。服务政策性粮食入库平仓验收、储存、销售出库等环节,以及种粮农民、粮食交易双方的质量安全检验服务。

积极开展风险监测工作。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制定并实施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为服务粮食质量追溯提供基础数据。

制定“好粮油”产品追溯技术规范。制定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和编码规则等技术规范,为实现“好粮油”产品追溯提供技术基础。

建立“好粮油”产品追溯标签标识制度。涵盖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产品检验、销售流向等内容,确保全链条各环节信息通查通识。

制定“好粮油”产品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要求,规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规则,建立整改、退出和责任追究机制。

开展“好粮油”产品追溯。依托“好粮油”企业联盟等组织,推动企业开展“好粮油”产品追溯试点。

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到2025年,我国粮机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粮机装备及配件设计、加工、制造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解决一批在绿色仓储、粮油加工、环保烘干、物流接卸、节粮减损、检验监测等领域制约粮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提高优质粮油加工装备自主化水平。鼓励稻谷加工装备科研机构研究创新砻谷等工艺原理。优化磨粉机磨辊材质。鼓励油脂装备企业开展3000t/d以上规模浸出器、3000t/d以上规模蒸脱机、200t/d以上规模蝶式分离机研发。鼓励跨行业联合自主创新,构建粮机装备产业自主化生态。

夯实粮机装备产业研发技术基础。组织粮机装备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绿色加工装备技术基础研究。梳理粮机装备标准,健全粮机装备标准体系。

支持粮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全链条生产装备标准化应用。建设智能检验检测系统。

提升粮机装备绿色环保节能制造水平。引导粮机装备制造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行业加工制造绿色环保水平。推动环保烘干机械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加强热泵烘干机械研发。

强化粮机装备制造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探索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加快粮机装备互联网平台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建设粮机装备研发测试平台体系。建设粮机装备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储备库原粮仓储装备系统试验检测平台。支持建设面向行业服务的重点产品开发检验测试平台,完善粮机装备质量监督监测机制。

鼓励粮食企业应用自主研发的先进适用粮机装备。在稻谷加工方面,引导应用柔性碾米装备;在小麦加工方面,鼓励使用先进的数字化磨粉机;在油脂加工方面,推广应用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强的大型成套油脂加工装备。

促进自主研发关键装备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技术与粮仓管理深度融合,提高粮食减损管理水平。推进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和应用,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

建设高水平粮机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支持国家、省(区、市)技术创新中心及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平台建设。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