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市场资讯
托市收购仍将启动 政策市下寻市场机会
消息来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15-05-22     点击数:
粮源供给充裕加之行业整合加大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生存难度,预计今年湖北、安徽、江苏、河南以及山东部分区域托市收购预案仍将启动,托市收购数量仍将处于高位,阶段性“卖粮难”或将显现;麦价走势或将呈现低开稳步上涨格局,托市收购力度将决定市场贸易机会和麦价上涨空间。


  一、当前国内小麦市场购销格局


  1、麦市供需格局整体宽松 “买方”市场下麦价弱势运行


  在国家临储小麦持续投放、面粉加工企业采购需求疲软(“旺季不旺”)以及饲用小麦替代需求处于低位等因素主导下,国内小麦市场处于“供增需弱”格局,“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加工企业“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更使得这一格局雪上加霜。临储小麦成交均价窄幅运行对市场粮源“量价”形成冲击,麦市经营价差空间狭窄,麦市贸易活跃度同比下降;尤其是自春节后麸皮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挤压面企的生存空间,面企降低粮源采购力度及采购成本,小麦采购较为“吝啬”,不愿继续增加企业库存;并通过上提面粉出厂价减缓亏损幅度,“面强麦弱”格局显现。在腾仓收购新麦以及信贷资金还款付息等压力下,持有粮源的粮库、贸易商到处寻找买方,兜售手中粮源;面企通过让粮库降低出库费用甚至免除出库费的方式来降低成本。由于国内小麦市场运行价格整体围绕临储小麦拍卖底价,这也使得麦价在政策底价支撑下,其跌幅同比有所放缓;因国家临储小麦投放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麦区,这也使得北方麦区价格走势明显好于南方麦区。截至5月中旬,南方麦区方面,截至2015年5月中旬,普通红小麦江苏靖江海轮平舱价2500-2530元/吨,较年初下跌40-60元/吨;北方麦区方面,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格2560元/吨,较年初持平。


  二、国内麦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在“政策不给力、需求缺动力”的情况下,小麦市场面临的“两板效应”(地板和天花板)加大了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经营难度。


  1、政策面: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 麦价支撑作用减弱


  2014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2014年11月25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保持2013年水平不变;2015年2月4日,2015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这一系列变化传递出国家对粮食市场逐步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的意愿。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使得小麦市场经营主体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以往政策对麦价的支撑作用将逐步淡出,粮食流通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坐站收粮、坐库守粮“吃政策饭”的经营方式难以生存。

 

  2、供需面:有效供给增速超过需求增速 麦市总量宽松结构矛盾仍存


  2004-2013年,国内小麦总产量从9195万吨增加到12193万吨,增产2998万吨;2006-2013年小麦产量连续超过1亿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冬小麦产量11989.9万吨,比2013年增产404.5万吨,增长3.5%。国内主产区小麦增产增质使得其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但加工行业加工需求增速放缓,使得国内麦市供需格局趋于宽松。


  (1)、临储麦成交“量价”挤压市场 有效供给能力同比大增


  2014年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5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2534.4万吨;其中江苏670.8万吨,安徽664.5万吨,河南1042.2万吨,湖北153.7万吨,山东3.2万吨;相比之下,2013年托市小麦收购数量835.5万吨左右,其中江苏361.4万吨,安徽304.2万吨,河南74.3万吨,湖北95.7万吨。国内主产区托市小麦收购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临储小麦较往年提前投放,使得国内麦市早早步入“政策市”,临储小麦成为粮源供给的主渠道。自2014年10月14日江苏率先投放2014年产临储小麦,2015年 1月20日、2月10日安徽、湖北相继投放2014年产临储小麦;《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细则》自2月3日起将参与国家临储小麦的竞拍主体放宽,粮食购销企业同样可参与竞拍;4月28日河南地区投放2014年产临储小麦。截至5月中旬,2015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举行竞价交易会16次,累计销售国家临储小麦1526.7911万吨,实际成交402.5676万吨,加上1月6日-8日专场拍卖成交的168.1382万吨,成交总量为570.7058万吨;比上年同期的922.3136万吨,减少351.6078万吨。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5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15/16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2.03317亿吨,较2014/15年增长240万吨;2014/15年度全球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2.00971亿吨,4月预估为1.9721亿吨。国际小麦在供需宽松格局下,其市场行情走势明显弱于国内麦价,这也使得国内外小麦价差处于高位。截至5月中旬,南方销区2014年江苏产中等普通白小麦到港报价2600-2620元/吨,7月交货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16元/吨。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297万吨小麦,同比减少46%; 2015年1-3月份共进口小麦35.64万吨,同比下降80.66 %。进口小麦配额制减缓直接冲击,但非主粮大量进口挤占需求。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高粱、DDGS和大麦1660万吨,比去年增长919万吨,增幅124%;2015年一季度国内高粱、大麦以及DDGS进口量532万吨,同比增长85%。

 

  (2)、行业整合加大生存难度 需求疲弱拖累麦价走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同比增长7.0%,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创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同季最低增速(2009年一季度增速为6.5%)。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需求不佳,加之三公消费及浪费降低减弱消费需求,在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加工行业产能过剩使得有效需求难以满足加工能力,加工行业步入产能结构调整期,加工行业的整合将使得小麦的消费需求难有明显提升。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最新联合发布的《全国大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市场2014年度监测报告》指出,2014年食品零售额增速继续下滑,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零售额增速降至10%以下;在食品销售增速连续四年放缓的背景下,食品市场面临深度调整。国内小麦粉产量的增长难以抵消产能增长,这也使得在小麦粉总量增长的格局下,面企的生存格局不容乐观。当前面粉加工企业面临两难处境,面对生产成本高企,下游产品(尤其是普通粉)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提价丢市场将会更早的从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不提价则是处于“温水煮青蛙”的持续亏损中煎熬。加工企业“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使得其对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承受能力大幅减弱。面粉价格的上提以及面企采购小麦成本下降难以抵消麸皮价格的下跌幅度,在本身加工利润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中,面粉加工企业处于开工赔钱不开工赔市场,经营状况或处于年内最艰难阶段。


  3、相关市场:小麦玉米比价处于高位 饲用替代难有明显起色


  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1.87亿吨,比2013年下降2.6%。2015年一季度饲料总产量以及配合、浓缩、预混合饲料产量均同比下降4%、3.2%、9.2%和4.3%。受养殖业持续低迷拖累,麸皮市场行情大跌,小麦因较玉米不具备成本优势,使得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用量及持续时间大幅受限;相关机构预计2015年饲料生产商的消费量预计减少约11%,至1250万吨。截至5月中旬,国内三等白小麦均价仍比二等黄玉米均价高170-180元/吨。受进口高粱、大麦等大量替代及下游养殖需求疲软等因素制约,加之在国家临储玉米逐步主导市场供给的情况下,后期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变化难以明显达到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的水平,与此同时,因存在巨大的价差,真菌毒素超标小麦违规流入饲料加工企业对饲用小麦的消费产生冲击,自2014年6月6日投放真菌毒素超标小麦以来,截至2015年5月中旬,已累计成交285.936万吨,成交均价处于1556-1883元/吨。

 

  三、夏收展望:政策市下寻市场机会 托市力度决定市场空间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全国11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2015年全国小麦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7%。相关机构预计,2015/16年度中国小麦产量为1.27亿吨,比上年提高0.9%;小麦消费量为1.185亿吨,同比降低3.3%。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5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5/16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亿吨;2014/15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2617亿吨,4月预估为1.26亿吨。当前国内主产区新小麦长势整体良好加大后期麦市供给压力的预期,因距离新小麦上市尚有一段时间,新小麦的产质量因天气情况仍存变数。


  1、2014年国内主产区夏收形势回顾:托市与饲用需求推升麦价 优麦走势好于普麦


  自2014年5月中下旬国内主产区新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收获上市,较上年有所提前,新小麦开秤价格低于托市收购底价,促使湖北地区5月27日率先启动托市收购预案,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自5月30日起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早于上年;山东枣庄地区因新麦市场平均收购价跌至最低收购价水平,6月14日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主产区自新小麦开始收获不足10天,即陆续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使得新小麦收购价格在尚未形成主流收购市场价时,托市收购价即成为新小麦收购价格风向标,大幅缩短了新麦上市前期低位运行的时间。与往年夏粮收购情况不同,因2014年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较上年提高0.06元/斤,主产区农户售粮较往年相对较为踊跃。从2014年国内主产区新小麦月度收购数量变化情况来看,明显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这使得麦价走势呈现“前弱后强”格局;小麦收购市场格局呈现三阶段的转换:5月底6月初至6月下旬因加工企业需求不佳及新小麦增产增质引发“卖粮难”,导致新小麦大量流向国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因市场流通粮源明显减少及采购需求疲软导致粮库、粮食贸易商“收粮难”与“售粮难”的尴尬局面出现(农户、粮食经纪人、粮库、粮食贸易商等持粮主体因用粮企业需求较为疲软且质量要求较为苛刻难以销售出“合理”的价格;而用粮主体因行业竞争激烈、自身经营较为艰难,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其难以采购到符合其质量要求的粮源。);7月中下旬因国储收购对区域性挤压效果凸显,市场流通粮源数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使得阶段性饲用小麦需求增长明显,饲企新麦收购积极性大增,迫使面粉加工企业被动入市采购,引发麦市购销“买粮难”格局显现,流通市场粮源供需偏紧成为推动麦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截至9月中下旬,南方麦区方面,江苏靖江普通红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590-2610元/吨,较6月中旬上涨140-150元/吨;北方麦区方面,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小麦进厂价2560元/吨,上涨160元/吨。

 

 

  2、2015年夏收形势展望:托市力度决定市场空间 阶段性“卖粮难”或显现


  在国内麦市供需格局宽松且政策对麦价支撑力度减弱的背景下,市场化经营的空间大幅压缩且风险较大;预计今年夏粮收购“政策市”氛围将较为浓厚。在国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背景下,三大主粮库存量高企,这也导致当前国内仓容紧张,后期面临较大的出库压力。在新小麦上市初期较陈小麦具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面粉加工企业及粮食储备企业或将积极参与到夏收过程中,采购新季小麦补充库存。结合2014年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情况以及当前各地区小麦市场行情以及供需格局,预计购销主体心理博弈减弱,粮库、粮食贸易商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主体对政策的依赖度较强,湖北、安徽、江苏、河南以及山东部分区域托市收购预案仍将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启动的范围和托市收购数量将对麦价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仓容矛盾凸显,托市收购质量管控严格,阶段性“卖粮难”或将显现,收购期将明显拉长,麦价走势或将呈现低开稳步上涨格局,由于大量粮源或将滞留在流通市场,麦价围绕在托市收购价附近的时间较长。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力度将决定后期小麦阶段性机会的空间及麦价上涨的空间,预计新麦上市初期开秤价在2320-2360元/吨,区域间有所差异,北方麦区高于南方麦区;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新小麦收购价格将围绕在2360元/吨;收购形势的逐步明朗,加之托市收购进度的推进,麦价或将稳步走高,区域间、品种间或有所分化,优质小麦机会仍将好于普麦。建议粮库、粮食贸易商在政策市下寻市场机会,小麦贸易需做精做细;可在新小麦上市前期价格弱势运行的情况下,抓住收购机会,抢抓优质粮源,理性收购。针对面粉加工企业整合所导致的普通粉市场竞争激烈,普通小麦供需格局宽松其后期价差空间不大,建议贸易宜快进快出,以“量”为主,囤货风险较大,降低粮源存库时间;针对专用粉需求较为旺盛,面粉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的品种、品质要求较高,麦价经营空间较大;建议粮库、粮食贸易商从收购、储存、粮食的整理环节做起,做细小麦品种,提升附加价值。


  后期建议密切关注以下几方面:


  1、政策:农发行的资金信贷政策;托市收购政策(2014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了《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2、国内主产区新季小麦的最终产质量情况,主产区新麦收购仓容准备情况;


  3、购销主体之间的心理博弈(尤其是储备企业、大型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动态以及土地流转背景下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售粮心态);

 

 

  4、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占比。供需格局宽松情况下,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占产量比重对其阶段性行情走势及市场贸易机会将产生明显影响。


  5、临储玉米投放及成交情况。临储玉米投放及成交将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将直接对新小麦阶段性能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产生影响。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