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市场资讯
解决“卖粮难”需优化粮食战略
消息来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15-11-13     点击数:
“卖粮难”折射的不仅是库存问题,更是粮食产销机制深层的不协调现象叠加的结果。因此,较为彻底地解决“卖粮难”问题,必须对粮食总体战略进行优化。

新华社报道,记者日前在河南等地持续追踪采访发现,从夏粮收购启动至秋粮集中上市,“卖粮难”现象开始抬头,局地排队卖粮常态化,有的收购点甚至出现了为卖粮而“走后门”的现象:卖一次粮需要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才能不必排队就验质过磅入库。

因卖粮而不得不付出好处费,再次凸现了收储方相对于卖粮方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国有库存仓容能力跟不上收储需求的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在往年就曾反复出现。国家制定主要粮食的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目的是提高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种粮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但是“卖粮难”和设租寻租现象的存在,无疑会降低种粮收入的预期,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就此而言,解决“卖粮难”,必须加强收储环节的监管,尽可能扩大粮食储备能力。国务院办公厅12日印发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就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等提出了具体考核要求。无疑,更加刚性的行政措施,有助于缓解“卖粮难”,保证来年粮食生产的稳定。

不过,加强粮食收储各个环节只是解决“卖粮难”的第一步。在更深层面,“卖粮难”现象之所以总是循环出现,折射的本质是粮食进口机制、价格机制、收储机制等各个方面的不协调。比如,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仓容压力持续增大,但粮食进口有增无减。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小麦、玉米、大麦等谷物和谷物粉等就进口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又如,对主要粮食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水平逐年提高,虽然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也导致价格失真,市场无法调剂粮食生产;再如,由于粮食储备主要由中储粮等国有企业控制,民间资本无法介入,没有竞争的局面不仅导致种粮者无法议价,还限制了粮食储备能力的提高。

“卖粮难”折射的不仅是库存问题,更是粮食产销机制深层的不协调现象叠加的结果。因此,较为彻底地解决“卖粮难”问题,必须对粮食总体战略进行优化。粮食连年丰收和库存饱和,提供了粮食生产从单纯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的机会。鼓励种粮积极性的各项措施,有条件向鼓励种高质量粮食转变,这也是治理土壤污染、减少使用化肥、提高餐桌安全的要求。高质量的粮食因为有市场需求,不存在“卖粮难”问题。就此而言,需要强化内部市场的粮食调剂能力,减轻价格倒挂造成的粮食进出口失衡问题,以及粮食主产区的仓储压力。

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大北粮南运,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推动南方挂坡地退耕还林等部署,预示了粮食战略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改革的进程,决定着较彻底地解决“卖粮难”的进度。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