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市场资讯
粮食出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消息来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数:

中国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量”的“三高”问题,不仅困扰着决策者,而且严重影响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粮食是人民不可或缺宝贵资源。没有足够的粮食,人民将会食不果腹,人心不稳,社会不安;粮食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就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生产者“卖难”,增产不增收;国家粮仓“爆满”,进难出亦难;财政支出不断“加码”,不堪重负;库存粮食陈化、贬值,资源浪费。

 

  粮食的出路在哪儿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作为特殊商品的粮食,依然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成本补偿和社会平均利润。对于生产者来说,如果生产的商品不能够补偿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生产者就不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新格局下,只有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才能够为粮食找到出路。

 

  调结构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高企,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国内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粮食产量与质量的不同步,是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首要问题。现今的科学技术虽然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但是,高产的粮食却并没有与质量同步。市场上滞销的粮食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产量高的粮食产品。在农业部颁布的国家标准中,一级稻米没有一个品种是高产品种。

 

  没有品质差异的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不利于农民生产优质的粮食。我国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价格,除了品种差异外,在品质上并没有不同。比如小麦,不分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也不分优质小麦、普通小麦,均是一样的价格;稻谷除了区分早稻、中晚稻、粳稻以外,也没有分别品质差价;玉米如同小麦、稻谷一样,还是没有分别品质差价。

 

  一般来说,品质好的粮食,产量都不高;品质不怎么好的粮食,产量反而高。既然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不分品质,农民纷纷种植产量高的粮食品种,就不足为奇了。

 

  纵观我国粮食市场,卖不出、销不掉的粮食,都是高产低质的粮食;而优质的粮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人民生活水平在不同阶段,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导向是截然不同的。在温饱阶段、粮食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是生产决定消费。只要有维持生存的粮食,就不管品质如何;在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充裕的状态下,是消费决定生产。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品质不好的粮食,就没有市场。因此,在现阶段,适应消费者需要,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种植收益势在必行。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国家要调整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按照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原则,拉开粮食品质差价,鼓励农民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部门、农业高等院校等单位,在提纯复壮现有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不断研发出优质粮食品种,并加大推广力度,为农民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等生产、流通主体,要运用订单生产的方式,让农民生产优质粮食。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在网上下订单,生产消费者需要的粮食产品。

 

  转方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人多耕地少,生产效率不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全国户均7.5亩耕地,仅靠这点可怜的耕地,农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从中外粮食生产的实践看,适度规模经营是将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口的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领域,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不通过耕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无法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种植效益的。

 

  以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为特征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能够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产出率,增加生产收益。

 

  应当说,近几年来,我国耕地规模经营发展势头是好的。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30.4%。

 

  开展耕地流转,要注重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才能够为耕地的规模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在肯定我国耕地流转工作、继续稳步推进的同时,要警惕出现的强制流转、流转耕地非粮化等问题。耕地流转一定要建立在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之上,所流转的耕地主要用在发展粮食生产上。

 

  补短板 共生共养倍增效益

 

  与种植经济作物相比,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补齐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短板”,要在“共生共养”方面做文章。

 

  所谓“共生共养”,就是运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收益。

 

  在湖北江汉平的原潜江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有力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一亩虾稻共作, 可产虾300至400斤,可产稻谷1000斤左右,亩平产值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纯收入在5000元上下,是一季麦子一季稻或一季油菜一季稻模式收入的3至4倍。

 

  位于浙江舟山定海区的春雷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新模式。每亩稻田可产大米800斤、甲鱼500斤,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桑村教学实习基地,采用小麦、菠菜、西瓜、玉米、白菜一年五种五收种植技术,平均亩产小麦960斤、菠菜700斤、西瓜7600斤、玉米900斤、白菜1300斤,比小麦、玉米两季种植,每亩增加纯收入3500元以上。

 

  采用共生共养、间作套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种植粮食的收益,还达到了生物治虫、鱼鳖虾等粪便利用、生产有机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重转化 精深加工吃干榨净

 

  我国粮食商品价格高,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精深加工不够,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值的比例,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D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的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为2.1:1。

 

  粮食作为农产品的重要品种,其加工程度决定着粮食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粮食的增值程度就越高。

 

  日本已经开发的大米品种达300多种,其中食品类就达120多种。产品包括方便食品、调味品、营养品、化妆品等。日本将大米商品定位到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泛酸、肌醇等各种营养成分的保健食品。把稻谷生产成各种物质和转化成能源,最终使稻谷达到了“吃干榨尽”。不仅如此,日本对粮食资源的全利用技术,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稻谷、小麦价值的3—5倍。米糠的综合利用生产出十多种食用和工业用品,增值60多倍;小麦麸皮的综合利用增值5-10倍;稻壳的综合利用增值3倍;碎米综合利用增值5倍;谷物胚芽综合利用增值10倍。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美国,大豆加工制品达到12000多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仅添加大豆蛋白的就达2500种。大豆食品在美国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成为美国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美国市场上含玉米副产品的产品达4000多种,其中玉米深加工产品达30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到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各个领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粮食深加工的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潜力,只要奋起直追,就会迎来灿烂的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2428.7 亿斤,比2014年增加288.2亿斤,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11445.1 亿斤,比2014年增加296.9亿斤,增长2.7%,实现了连续12年增产。除此之外,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依然强劲。1月到11月期间,我国进口大米297.8万吨,同比增32.1%;进口小麦278.8万吨,同比减5.5%;进口大麦1027.6万吨,同比增1.2倍;进口高粱984.4万吨,同比增89.6%;进口玉米进口460万吨,同比增加130.7%;进口大豆7257万吨,同比增加15.4%。

 

  面对丰富的粮食资源,我们要在深加工上狠下功夫,实现粮食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

 

  稻谷加工业要提高优质米、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糙米、留胚米等产品比重,积极发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集中利用米糠资源生产米糠油、米糠蛋白、谷维素、糠蜡、肌醇等产品,有效利用碎米资源开发米粉、粉丝、淀粉糖、米制食品等食用类产品。

 

  小麦加工业要提高蒸煮、焙烤、速冻等面制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全麦粉等比重,加快推进传统面制主食品工业产业化。鼓励大型企业利用麦胚生产麦胚油、胚芽食品,利用麸皮生产膳食纤维、低聚糖等产品。

 

  玉米加工业要提高饲料工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发玉米主食、休闲和方便食品。

 

  大豆加工业要充分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食品和豆粉类、发酵类、膨化类、蛋白类等新兴大豆蛋白制品。扩大功能性大豆蛋白在肉制品、面制品等领域的应用。着力研发大豆蛋白功能改性、大豆膳食纤维及多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薯类和杂粮加工业要重点发展薯类淀粉和副产物的深加工。鼓励发展薯条、薯片及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各种方便食品、膨化食品,提高薯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特色杂粮主食品加工,加快发展各种杂粮专用预混合粉和多谷物食品、速冻食品等主食品及方便食品。

 

  通过粮食产品的深加工,不仅使粮食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而且大大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促进农民种粮收入的不断增长,变粮食的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