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市场资讯
每年产后损失3500万吨 粮食都去哪儿了?
消息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1-09-14     点击数:
        近日,全球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全球粮食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粮食流通全领域中的减损策略。“全国粮食每年的产后总损失,大约在3500万吨左右。”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损失的粮食去了哪里?是怎样被损失掉的?又该如何减损?王凤忠为记者解释了各个环节中的损失情况,及相应的减损方向。

损失环节:品种

良种率不仅关乎增产

良种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更好的品种意味着更高的产量。但少有人了解的是,良种本身也是降低粮食损失的第一个环节。

王凤忠表示,除了正常年份中的增产,在遇到病虫害、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抗性更好的优良品种,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举例来说,某一种病虫害高发,一般的品种可能会因此严重减产,但抗病虫害性能更高的品种,减产的幅度就会比较小,甚至不减产。”

减少生产中的病虫害、风灾、旱灾、寒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培育良种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王凤忠表示,如抗虫害、抗病害、抗寒、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甚至抗黄曲霉毒素的品种,对于减损效果明显。在某些区域,通过品种改良,可以达到增产20%-30%的效果,这也意味着,损失减少了。

损失环节:采收

非适时采收或致减产

任何作物,在成熟期及时采收的效果最好,粮食也是如此。现实中,常会出现各种意外原因,造成粮食产生者无法在最合适的时候采收,这也会造成粮食的损失。

4afbfbedab64034f4e7240b2435865380b551d6f.jpeg国产大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王凤忠解释,“一些会爆荚的作物,如大豆、油菜籽等,过于成熟时,豆荚会爆开,籽粒被爆飞,掉到地里,就意味着损失掉了。还有气候带来的问题,如小麦,一般都在梅雨季节来临前收获,如果稍微耽误几天,下一场雨,损失就会很大。而且雨季易发赤霉病,如果能在这之前收获,赤霉病就可能不会发病。”

应对非适时采收带来的损失,提高机收率是很好的途径,王凤忠说,“机收更快更好,可以最大可能地在合适的时候完成收获。”

损失环节:机收

更好的机械可以减损

人力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可能造成非适时采收的问题。机收更方便快捷,但机收本身也会损失。

王凤忠介绍,机收本身的损失率占总体损失的1%-2%左右,其中有机械本身不够精良的问题,也有操作中出现的损失问题。“举例来说,地块不平,可能会造成机械收获中的损失增多,农机手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收成减少。还有一些机械本身成熟度不够,如收获马铃薯的机械,可能会在收获过程中切坏马铃薯,这也是马铃薯机收率低的原因之一。”

应对机收造成的损失,王凤忠认为,首先需要研发更精准的收获机械,其次也要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管理、标准建设等,强化服务的质量。

损失环节:晾晒

马路上晾晒被车碾碎

粮食收获之后,并不能直接入库,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粮食中的含水量,只有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后,才适合加工、储存等。

王凤忠介绍,大型的粮库、粮食企业,通常会有自己的烘干设备、晾晒场所等。但小农户缺乏相应的装备和场所,好一点儿的在自建的场院晾晒,差一点的直接在马路上晾晒。在马路上晾晒,损失是必然的,一辆车经过,就可能碾碎、碾飞很多粮食。而且,在这些地方晾晒,也可能会遇到下雨等问题,致使粮食霉变。总体来说,由于晾晒加工造成的损失,每年大约在全部损失的2%左右。

降低晾晒造成的损失,王凤忠认为,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政府支持等方式减损。“举例来说,政府免费提供晾晒、烘干设备或场所,这本身就是一种双赢,因为减损,就相当于节约了粮食,增加了产量”。

损失环节:仓储

小规模储存损失较多

晾晒烘干之后,粮食就可以颗粒归仓了,但仓储中同样存在损失的风险。

王凤忠介绍,当前,大部分大的粮库,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储存,但很多中小库、企业库、农民自建的库,技术条件还比较差,不能实现恒温恒湿,对虫吃鼠咬的防御力度也不够。这就有可能造成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或者被虫、鼠等破坏。

降低仓储中的损失,王凤忠认为,同样需要国家和政府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小农户,不具备提升仓储条件的力量和资金,这方面,政府同样可以提供免费存储的机会,帮助小农户存储粮食,减少损失。”

损失环节:加工

过度加工的损失严重

加工环节是粮食损失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尤其是这些年来出现的过度加工,用大量的粮食,获取少量的“精粮”。

王凤忠介绍,“粮食企业、消费者追求更白、更精的粮食,如麦芯粉、精米等,有些号称‘高精度’的粮食,百斤稻谷仅仅出50斤甚至30斤。实际上,这并不健康,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等,全都进了麸皮,剩下的可能就只有淀粉而已。总体而言,过度加工造成的损失,占全部损失的25%左右。固然,这些损失掉的部分没有扔掉,而是用作饲料等其他用途,单纯从人类粮食的角度看,这种损失是不必要的。”

如何改变过度加工的现象,降低过度加工带来的损失?王凤忠认为,首要的方法,还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国家一直在提倡健康膳食,过度加工的精米白面,本身是不符合健康膳食的观念。”

损失环节:流通

过期食品被白白扔掉

在流通和消费的环节中,食品的运输、储藏、销售等领域,都会造成损失。

王凤忠介绍,“以食品的运输来说,粮食被加工成食品后,进入市场,通常要经历运输过程,事实上,许多食品的运输是非冷链运输,这个过程中食品保存的条件并不好,可能会造成变质等问题。其次,加工食品的保质期通常较短,那些过了保质期的,往往会被扔掉,或者从市场返回到加工企业,再被扔掉或处理掉。我们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每天回收处理的过期食品就有好几吨。”

降低流通消费中的损失,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王凤忠认为,这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比如增强运输保障,提升冷链运输的水平,优化市场供应链,减少过期食品等,“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所改善”。

损失环节:浪费

发达国家浪费更严重

餐桌上的浪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损失相比,浪费造成的损失,解决途径更加复杂。

王凤忠介绍,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损失较高,而发达国家中,浪费造成的损失更高。这是因为,社会越发达,物质资料越丰富,人们对粮食的爱惜程度也随之降低。

近些年来,我国在全社会内推动和提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行动,营造节约粮食的环境,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但食物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王凤忠表示,真正形成不浪费一粥一饭的风气,仍旧任重道远。

减损目标:

全球浪费量减少一半

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粮食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减少损失,节约粮食,是永久的话题,也是长期的事业。

全球粮食大会发布了《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倡议提出,“到2030年零售和消费端全球人均食物浪费量减少一半”。事实上,不仅零售和消费,生产、加工等环节,同样都在不断地推动粮食减损工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王凤忠认为,“这需要从良种选育到生产保障,到加工储藏、流动消费全链条的努力。当前,我国在科技攻关、供应链优化、节约观念培育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启动了很多重要的科技攻关项目。但在未来,粮食减损仍有待攻克的难点,如小农户在生产、加工、储藏中的问题,如一些重点科技卡脖子的问题,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