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粮油信息市场资讯
2014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及2015年玉米市场展望
消息来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15-02-27     点击数:
2014年,国内玉米在种植阶段局部遭遇干旱天气影响,由于灌溉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区域作物生长影响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单产和总产都有所下降,但是总产量仍然保持在2亿吨水平线以上,玉米的整体供需面仍较为宽松。继续高企的种植成本、经济放缓导致的消费不足,使得饲料养殖以及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处在亏损经营的边缘。饲料养殖行业受困于终端消费不振,对于玉米的采购和使用较为理性。预计2015年,我国玉米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需求维持稳定,供需面继续保持宽松,年度结余维持稳定。但是由于整体库存偏高,阶段性市场供应问题将可能出现,预计玉米市场波动幅度将会加大。

 

2014年我国玉米生产与消费

 

2014年,国家继续执行强农惠农政策,由于种植收益相对较好,主产区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4日发布的年粮食产量公告,201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707.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75.7万公顷,增幅2.1%。临时存储托市收购,继续支撑东北地区玉米面积攀升,而华北黄淮地区棉花面积下降,部分棉花转种玉米,也提高了玉米种植面积。

2014年,国内部分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生产,7月下旬在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华北、东北局部地区出现严重旱情,造成了部分地区玉米减产或者绝收。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玉米每公顷产量达到5.817吨,较上年减少199公斤/公顷,减幅3.3%;2014年全国玉米产量21567.3万吨,较上年减少281.6万吨,减幅1.3%。

2014年,国内农药、化肥价格略降,人工费用上涨,租地费用基本维持不变。

在受旱严重的区域,种植户增加了灌溉费用。平均看,不考虑租地费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在700~800元/亩,华北地区则为650~700元/亩,均较上一年度小幅提升。

2014年,国内玉米整体消费稳中略降,主要是受到了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生猪及禽类等动物蛋白终端消费并不旺盛,生猪及家禽存栏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饲料养殖业对玉米需求增速放缓。另外,由于淀粉和酒精终端消费疲软势头也没有完全改变,玉米的工业消费也没有明显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存在,使得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外和相邻可替代品种,木薯、高粱、DDGS和大麦等品种都在挤占国内消费市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5年1月份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国内消费总量为189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02万吨,增幅3.9%。其中,饲料消费为117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0万吨,增幅4.0%。玉米工业消费有望恢复增长,预计2014/2015年度工业消费为52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吨,增幅为4.0%。可以看出,我国玉米的整体供需仍然处于相对平衡、略有富裕的状况。

 

2014年我国玉米进出口情况

 

根据最新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1~12月中国玉米进口259.8万吨,同比减少20.42%。其中,美国玉米进口102.7万吨,占比39.53%;乌克兰玉米进口96.4万吨,占比37.11%;泰国玉米进口28.9万吨,占比11.12%;老挝玉米进口11万吨,占比4.23%。

随着我国饲用及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一方面国内生产量不断增加,一方面是进口玉米的涌入。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家临储收购价格的稳步提升,使得国内外玉米价格差距明显,进口玉米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玉米进口量下降,主要受转基因美玉米退运事件影响。自2013年11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玉米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并依法做退运处理以来,我国海关已查获140余万吨MIR162转基因玉米及其制品,超96%已退运,涉及深圳、福建、山东、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

我国是美国玉米的第三大进口国,先正达公司研发销售的MIR162转基因玉米种子占美种植面积3%左右,因无法确保出口玉米不混转基因成分,几乎全部美玉米遭我国禁入。与此同时,为了保持玉米进口多样性,我国与多国签署了供应协议。2014年乌克兰和泰国的进口玉米到港占比逐步提升,2014年9月及11月巴西和保加利亚的首批商业玉米也分别靠港,中国进口渠道逐渐多元化。不过,进口的3.67万吨保加利亚玉米被蛇口海关检出17种杂草籽,其中,危害较大的曼陀罗和假高粱居多。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1~12月,中国玉米累计出口量仅2万吨,同比降74.23%,出口依然主要面向朝鲜,其中1~12月朝鲜进口中国玉米共计1.57万吨、占比78.5%。大连、长春海关出口占比依然较大。2013/2014年度出口量下降明显,主要受中国国内玉米成本较高、国际玉米优势明显影响。

 

2014年国内玉米政策

 

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精神,2014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时间2014年11月25日~2015年4月30日;收购价格(国标三等)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与去年持平。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斤0.02元掌握。水分扣量: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5%,并扣价0.15%作为烘干费;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和增扣价。收储主体为中储粮、中粮、中纺,其中中储粮执行敞开收购,中粮、中纺的收储规模分别被暂时限定在500万吨和100万吨。贷款方式,中粮集团、中纺集团由其子公司或直属企业向当地农业发展银行独立贷款;其他收储库点所需贷款,由中储粮直属企业统一向当地农业发展银行承贷。

由于2014年东北产区玉米霉变现象增加,临储收购退车现象严重,整体入库进度缓慢。国家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放宽霉变标准至5%,并对于超出部分给予适当扣价处理,整体执行严于去年。

2012/2013年度临储收购量为3083万吨,2013/2014年度临储收购量为6919万吨,两年下来临储累计收购量已超过亿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玉米产量21567.3万吨,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启动临储玉米收购,目的就在于缓解农户卖粮难问题。

事实上,2014年新玉米上市以后,市场价格步步回落,市场各方参与者高度关注临储收购政策的相关信息。但是正式公布政策的时间却比多数人的预期明显要晚。直到11月下旬,虽然临储收购在东北产区启动,但是收购初期的入库速度却明显偏慢。根据相关机构数据,截至12月25日,东北临储玉米入库总量为579万吨,而上年同期该数据为991万吨,这也直接导致北方港口等局部地区收购价格出现了短时间的快速下行。直到2015年元旦过后,市场传出临储收购进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0日,东北临储入库总量已高达1198万吨,虽然同比仍偏少289万吨,但较上期数据大增619万吨。临储收购政策以及放宽霉变标准的政策对于市场行情的支撑及提振作用陆续显现,疲软的市场随着临储收购的进行逐渐改变。

从2014年5月22日开始,国家政策性玉米共拍卖24批次,累计玉米投放10810.54万吨,实际成交2964.95万吨,总成交率27.4%。其中,东北地区实际成交2468.47万吨,跨省移库实际成交126.03万吨,进口玉米实际成交370.45万吨,具体看:东北临储拍卖,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东北4省区累计投放9421.7万吨,实际成交2468.47万吨,成交率26.2%,2013年产成交506.64万吨、2012年产成交1855.93万吨、2011年产成交105.85万吨,其他年份0.05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实际成交735.38万吨、成交率15.1%,含2013年产玉米9.48万吨、2012年产635.39万吨、2011年产90.51万吨;吉林省实际成交894.45万吨、成交率34.6%,含2013年产玉米263.28万吨、2012年产631.12万吨;辽宁省实际成交435.73万吨、成交率56.1%,含2013年产90.29万吨、2012年产332.52万吨、2011年产12.92万吨;内蒙古实际成交402.91万吨、成交率33.9%,含2013年产143.59万吨、2012年产256.9万吨。

跨省移库方面,山东、河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12省区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投放970.3万吨,实际成交126.03万吨,成交率13%,2012年产成交123.04万吨、2008年产成交2.99万吨。其中,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江苏、山东等地成交数量较大,分别为40.6万吨、39.22万吨、19.93万吨、12.68万吨、6.96万吨和2.99万吨。2012年产移库三等玉米起拍价格分别为:山东2480元/吨、河北2350元/吨、湖南2400元/吨、江西2400元/吨、福建2520元/吨、江苏2490元/吨、安徽2450元/吨、湖北2480元/吨、四川2550元/吨、贵州2500元/吨和陕西2420元/吨。

进口玉米拍卖方面,辽宁、江西、广东、河北、湖南、山东、浙江、海南、福建、广西、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天津、北京等20省区进口美玉米累计投放418.54万吨,实际成交370.45万吨,成交率88.5%。其中,广东、江西、安徽、四川、福建等地成交数量较大,分别为53.96万吨、32.98万吨、28.29万吨、26.84万吨、25.08万吨;除广东、湖南、江西、浙江、云南等地之外,其余全部成交;除辽宁、江西起拍价2100元/吨外,其他地区2011年及2012年产进口美玉米起拍价均为2150元/吨。

随着玉米拍卖的成交清淡到交易火爆,玉米现货市场也经历了价格的大幅上涨到逐渐平稳。“大库存”和“政策市”背景下的玉米市场,似乎多了几分狂躁而少了几分淡定。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粮源短缺被演绎到了极致,并没有受惠于政策调控,政策的真空地带出现了过山车似得暴涨暴跌行情。真正让市场平静下来的是新季玉米的上市,政策粮拍卖的成交量随即下滑,随后暂停拍卖。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提高了玉米淀粉、赖氨酸、味精、山梨醇等玉米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均为13%。提高玉米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助于通过补贴企业出口利润来达到刺激生产的目的,帮助对国内玉米库存进行使用。不过由于我国玉米加工产品价格受原料成本较高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政策的出台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仍然难以研判。

 

2014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走势

 

2014年,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反“V”形走势,具体看:1~3月,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非常火热,大量的粮源进入储备库。而用粮企业因为玉米连续两年增产、库存巨大,感到价格相对偏高,多数在此时选择不备货。

3~9月,国内玉米市场开始了一轮令人惊叹的价格上涨。主要由于临储收购力度巨大,社会可用粮源短缺,而企业又没有建立长期库存,市场阶段性供给短缺局面迅速发展。在将不多的社会流通粮源以及农户余粮耗尽后,用粮企业被迫不断加价从贸易商手中买粮,本来就存货不多的贸易商手中粮源被迅速消耗完。至此,市场价格疯狂上行,各地价格均不断突破创造新高。虽然在价格飞涨后,国家适时启动了临储拍卖,但是粮源投放区域分布、投放数量、质量问题和出库问题等多种原因,限制了政策性拍卖的实施效果。

10~12月,国内新季玉米上市,虽然市场预期不利天气对于产量有所影响,但是数据显示减产幅度非常有限。大量的新季粮源不断供应市场,市场供应压力全面得到缓解,市场价格应声走低。随着临储拍卖成交状况逐渐清冷,本年度的临储拍卖随即暂停。在市场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东北临储玉米预案启动,东北市场价格暂时得到支撑,但是在没有被政策覆盖的地区,价格仍然呈现弱势运行的状况。

2014年玉米期货市场,整体保持了和现货市场同一的步调,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反“V”形走势,市场整体交投清淡,多数时间呈现窄幅区间震荡走势,在现货市场的带动下短时间曾出现过快速上涨下跌的走势,随即又回归震荡。

 

2014年国际玉米市场状况

 

美国农业部2015年1月份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为144.07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度高4.82亿蒲式耳。美国玉米年末库存预估为19.98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度高7.62亿蒲式耳,全球玉米年末库存预估为1.922亿吨。

本年度全球玉米生长季天气良好,全球玉米产量稳步上升,需求增长率小于产量,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2014/2015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上调70万吨,主要是中国玉米产量增加。不过,美国和欧盟各国玉米库存下降部分抵消了中国的增幅。

目前,国际玉米进口完税价格仍大幅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虽然我国玉米库存量巨大,但是在价差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进口玉米一直受到追捧。不过由于我国对美国等部分国家的转基因品种的退运,2014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同比下降。

不过,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此前被拒之门外的转基因玉米MIR162可能进入中国。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7日,美国农业部部长维尔萨克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中国已经批准进口MIR162转基因玉米。2013年10月,深圳口岸从一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此后截至2014年6月16日,中国已经退运125.2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及其制品。不过考虑到国储玉米库存庞大,很可能限制中国的玉米进口需求。即便中国政府批准进口MIR162,仍有一些美国转基因玉米未获批准,因此还可能被用来限制进口。

 

2015年玉米市场展望

 

由于国家对东北玉米继续执行临储收购政策。在政策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基层反映临储入库速度较慢,且对质量要求严格。由于2014年东北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导致多数地区出现生霉粒现象,尤其是黑龙江、吉林等地生霉粒现象较为严重,普遍超过5%,部分严重地区达到7%~10%,明显高过临储收购质量要求标准。后来,在相关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后,收购进度开始提速。

因为临储收购的继续执行,将对2015年东北玉米市场造成直接影响:随着临储入库进度的加快,前期显得非常充裕的市场粮源,开始出现供应减少。究其原因,前期临储收购进度缓慢,贸易商不敢入市过深,而低迷的市场价格使得农户惜售心态出现,购销清淡。随着临储放宽质量标准,收购进度不断加快,加之春节前后,企业传统备库期的来临,收购市场冷清局面有望就此改变。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东北产区临储与用粮企业的收购将螺旋式推进,临储及相关政策对市场的激活作用最终将体现。

再看华北,2014年新季玉米上市缓解了华北玉米市场的极端短缺,市场价格急转直下,特别是河北玉米上市后,华北低价玉米对于全国市场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尤其在南方销区表现的更为充分。不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华北玉米市场价格连续下跌的势头在春节前后将有所改变。首先,东北临储收购提速,特别是放宽了霉变指标,使得临储对于粮源的吸纳量将大大增加,上一年度的华北粮源倒流东北的现象更是再度发生。其次,由于此前价格连续下跌,加之肉类终端消费低迷,华北饲料养殖企业都以随用随采为主,无意建立中长期库存。不过随着春节前后传统备货期的来临,无论如何企业将建立一定规模的库存,这将有效提振当地的市场行情。接下来,深加工企业在2015年有望延续2014年下半年的复苏态势,这将激发此类企业建立原粮库存,或将有效的消化低质低价粮,进而帮助市场全面走活。最后,如果市场行情有止跌企稳的迹象,前期避之不及的贸易企业,将有可能试探性入市参与,一旦行情启动,在买涨不买跌的惯性思维下,将有可能将行情再度推高。综合考虑,2015年第二季度华北玉米市场值得期待。

销区方面,需求不旺导致养殖业存栏不高,在2014年第四季度一直维持随用随买、低价采购的策略,这也就导致了销区饲料养殖企业原料库存偏低,集中备货时间不断后移。预计随着临储收购的不断演进,继华北后,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有可能随时启动上涨模式。

在政策市继续的情况下,临储收购及拍卖对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不过终端消费情况、进口低价玉米高粱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内饲用小麦替代情况和深加工行业复苏等因素,也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国内玉米市场。

我国目前终端消费市场比较低迷,肉禽蛋奶类的消费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发生奶农倒奶等新闻事件。与此同时,深加工产品酒精和淀粉需求均较弱,企业开工率恢复缓慢。除了美国以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预计产业链下游以及终端消费对玉米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

综上所述,2015年国内玉米市场仍然是在临储收购政策及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共同作用下的政策市,去库存仍然路漫漫。而饲料及畜牧养殖业能否摆脱困境、深加工企业复苏节奏、进口玉米情况,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玉米市场。预计2015年国内玉米价格有可能上半年小幅平稳上涨,下半年先涨后跌,年度价格低点出现在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年度高点出现在八九月份。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