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中心动态学习研究
在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上 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消息来源:粮食问题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2020-04-07     点击数:

                   在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上 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行业文化不仅是行业精神、行业作风、行业宗旨,也是构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持。目前,粮食行业正处于向现代化粮食产业冲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网络、信息等手段,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不断创新现代粮食行业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挖掘和培育出具有特色的粮食行业新型文化,塑造粮食行业的文化之魂,使新型行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成为积极主动投身企业建设的推动力,成为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力,实现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粮食行业;文化建设;冲击;培育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一个行业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引领力的源泉,也是粮食行业永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任务的到来,积极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提升粮食行业文化软实力,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业精神是粮食行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旗帜。粮食行业文化,是粮食部门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实践中所培育形成的,是与企业组织行为密切联系的,是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并被广大干部职工认同而又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粮食行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传承、弘扬、发展、创新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自建国以来,粮食行业从粮食统购统销到合同订购、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今天的数字粮库建设到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变迁中,筑牢行业文化基础,秉承老一辈粮食人“爱岗敬业、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弘扬一心为民的“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宗旨,充分发挥行业文化在推动粮食流通中的积极功效,甘于清贫、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优质服务、务实肯干、崇尚科学、和谐奋进”的企业精神,“坚韧不拔、开拓进取、专注精益、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创业精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储藏”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保粮精神,“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精打细算和厉行节约”的勤俭精神,“廉洁从政和诚实守信”的操守精神,“天下粮食是一家”的互助协作精神,正是这些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了粮食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粮食行业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成为粮食人共同的行为准则,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增强粮食行业凝聚力和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它们以相互约束、唤起激励等不同形式,不断引领着粮食人的活动,使粮食人把“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粮食工作好坏的标准,把“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履行好了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军需民食、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效果显著,经营体制机制得到创新,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行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粮食行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冲击

 

 

如今,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的转型升级,粮食行业文化建设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的职业荣誉感,却随着物质需求的多元化逐渐淡化,不再为自己是职业粮食人而感到自豪,要么整天无所事事、拨拨转转、支支动动,要么找些理由停职,要么跳槽高就,纷纷逃离粮食行业“苦、累、脏”之地。

 

文化传承缺乏行业特色

 

粮食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振兴行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久的投入和锤炼,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一些粮食企业对已有的粮食文化挖掘的不够深,传承的不够多,行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停留在组织员工活动中,停留在说得多、做得少、宣传弱的层面,没有得到升华和推广应用,在文化理念上混同于一般社会企业,死水一潭,缺乏行业个性,缺乏活动载体,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应有特色,没有形成独特的行业文化氛围。

 

效益优先弱化文化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分侧重于生存和效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塑造意识,考虑较多的是如何保持企业稳定,如何获取利益最大化。一些收储企业在粮食经营中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或贬低同行“趋利经营”,或为一丝之利丢掉传统美德变得“为利是图”;一些加工企业片面追求面粉外观和口感,在生产过程中或添加化工原料,或不切实际地夸大产品的效果“卖贴牌”,过度加工导致“有量无质”;特别是一些企业在改革改制中,为了改得彻底改得到位,想方设法“丢包袱、甩累赘”,不同程度地损害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些虽然是极少数,却在很深程度、很大范围中损害到粮食系统的整体形象,动摇了广大群众对企业的信任,动摇了企业发展的根基,也严重挫伤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价值曲化遗忘行业文化

 

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干部职工观念落后,危机意识淡化,个人价值观曲化,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表现突出的是指望主管部门增加粮食储备数量,仅满足于搞好粮食储备,将粮食经营当作副业;有的领导认为粮食行业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特权,领导不重视,社会不关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职工认为现在是承包经营,上一天班得一天工资,企业好坏与自己无关,加之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下降,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理念,传统优秀的粮食行业文化正慢慢地被遗忘。

 

文化缺失降低了荣誉感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人对粮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淡化和模糊,认为现在的粮食部门存在已没有意义;一些农民因受农资价格增大及粮价偏低影响,种粮与外出打工收益差距拉大,农民从种粮为主向多元经营转变,与粮食企业打交道越来越少;一些居民因物资的极大丰富,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吃得更讲究,唤醒文化舌尖,打动生活心田,粮油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断减少,这最终导致粮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低,曾经红红火火的粮食行业逐渐被人们遗忘,特别是前几年粮食企业改革,多数基层粮管所被“改”掉,这看似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文化缺失,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干部职工的荣誉感。

 

文化虚化经济效益下滑

 

一些粮食企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文化建设理解上见仁见智,做法上五花八门,一直以来“为文化而文化”,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脱节,结果是文化的抽象化与虚化,浮在空中,难以落地,加之,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弱化,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依然沿用旧的经营模式,新型营销形式滞后,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懂得现代经营管理及储粮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寻他路。 

 

 

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要紧跟时代步伐

 

 

行业文化是行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现在是文化管理、文化制胜的时期,粮食行业要不断筑牢和培育新型行业文化与精神,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引领文化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文化的领导力、推动力、竞争力和服务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培育新型粮食文化业态要构建企业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粮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粮食经济业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粮食市场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要紧紧咬住发展这一中心,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和旧的经营模式,以及那种就管理论管理、就文化论文化的定式,完善传统的粮食行业文化,加强新型行业文化建设,主动适应新业态,真正使新型文化成为粮食干部职工的思想之魂、远行之帆。破除抱住政策性粮食不放的禁锢,克服怨天尤人、伸手讨要的依赖思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粮食储备与粮食经营两不误两促进,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破除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的方法,牢固树立依法管粮的意识,建立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协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履职力、执行力、公信力。破除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的消极状态,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坚持吹糠见米,凝聚思想共识,以更大视野、更高境界,勇挑最重担子,不遗余力地做好粮食流通。破除“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思维定势,充分利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粮食网站、文化园地和新型的互联网、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和载体,大力宣传粮食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粮食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宣传粮食职工的“工匠”精神,树立好榜样,传播正能量,唱响粮食赞歌,塑好粮食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培育新型粮食文化业态要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时期,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粮食行业文化发展的必然,在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时,要坚持“创”字引领,“新”字发力,创新文化内容和载体,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尽快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产业联合、要素共享、利益联接、风险分担的方式,整合粮食加工企业,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各类新型主体辐射能力,抱团增品种提品质创名牌,利用品牌进行推广和延伸,打造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都叫得响的好粮油。全面发挥旅游和粮食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立足粮食自然禀赋,挖掘以粮食为主的田园、农耕、特产、饮食、绿色、科普等乡村韵味,选好体验、观光、休闲、购物等适宜的旅游发展模式,拓宽粮食产业经济维度。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失败,打消他们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顾虑,不因工作失误而吓倒退缩,不因非议所动摇,不因压力所屈服,形成一种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大胆创新的工作氛围,把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

 

培育新型粮食文化业态要构建企业竞争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要有一定的感召力、吸引力。如今的企业管理已从科学管理、行为管理进入到文化管理上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要构建企业竞争文化新路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通过股权投资、土地置换等形式投入新兴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的形式介入新兴产业,通过资产重组的形式渗透到新兴产业,通过团队的形式发展新兴产业,以此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突出拉弱补强,根据短板强弱、潜力空间,因企施策,充分利用自身的仓储、资金、市场、人才和储粮技术,多渠道吸收资金,组建粮食集团,拉动弱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效创收,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扶持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粮食企业,补强优势企业,在做大做强中实现借势发展。打破所有制界限,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大力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发挥叠加效益。

 

培育新型粮食文化业态要构建企业服务文化

 

粮食企业服务文化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反映。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粮食企业必须拓宽服务载体,积极开展热心、专心、放心、诚心、知心的“五心”服务,力争实现粮食企业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牢固树立“农民是我们衣食父母,粮源是我们生存之本,产业化是我们发展之路”的理念,弘扬亲民务实的粮食行风,利用遍布城乡的购销网点、仓储能力、烘干设备优势,积极为农民开展粮食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粮食信息公开,转变管理方式,强化市场准入、资质认定、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审批“一次办好”。按照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加强督查、稳步推进的原则,以“扶持一批、退出一批、规范一批”为标准,实施“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工程提档升级,竭诚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文明、快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树立让党政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良好形象。

 

郭庆华

 

文章详见:《粮食问研究》2020年第二期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