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中心动态学习研究
提高站位 找准定位 推进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功能化建设(二)
消息来源:粮食问题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2020-12-14     点击数:

摘要: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近几年政府层面、学术界公布及论述比较多,特别是今年新冠疫肺炎情期间应急保障的议题更是引发各界关注。最近一次国家机构改革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新增了除粮食之外的其他战略物资的管理职能,如棉花、食糖等,针对新的职能,规划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和预案是当务之急,其一,找出当前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其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与以往普遍公开的理论观念相比较,本文提出的功能化建设对策是突破性的创新观点。

关键词:粮食 物资 储备体系 功能化 建设

 

二、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功能化建设的对策

 

从以上当前我们粮食和物资储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一方面我们的收购政策与市场竞争机制存在矛盾点,最低收购价收购和市场运行规律有不协调、不相容的地方,充分发挥粮食物资储备的“调节器”作用还有空间;另一方面是应急预防存在短板,有效及时发挥粮食物资储备系统的“储水池”作用还需要时间。因此,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应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做文章、搭架构、补短板。

 

(一)在市场调节功能上下功夫

 

粮食和物资储备市场调节功能仍然要遵循市场机制的价格、供求、竞争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

 

1.价格直接牵动着粮食市场经营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拉动着市场运行走势。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粮食价格调控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合理制定调控价格,建立灵活的供求关系。在制定粮食收购价格时,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原则,把种粮成本细分化,与种植经济作物、外出打工、城市居民的收入等相比较,实现粮食和物资比较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种粮农民基本满意、城市居民基本满意、政府基本满意的粮食收购价格机制。这个价格是动态的,应随市场调节及时调整和改变,当种粮成本、经济成本、打工成本、城市居民消费成本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价格,使比较效益和市场调节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

 

2.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准确反映和调节粮食和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粮食和储备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价格的大起大落,从长期看对粮食和物资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利。粮食、食糖等物资储备既起到保护生产者的作用,使生产者有继续生产的积极性,又积累了社会财富,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保障。粮食、食糖等储备对生产、供给并非被动适应,而是通过调节收储价格,促进再生产。因此,应以确保城市、农村口粮绝对稳定、防止“谷贱伤农”为底线,统筹推动粮食和物资供给侧改革,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前提条件下,拉动市场供求关系的良性发展,助力培育粮食和物资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正确引导粮食物资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3.调节物质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分配。市场调节以利益诱导为基本手段,以参与竞争为基本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购销企业的购销积极性,促使企业开展良性竞争,实现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优质优价为动力的优胜劣汰机制,让粮食物资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

 

4.认真总结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市场调节功能在保障粮食平稳流通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明确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用途和责任。中央储备,在于战争、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用于调节全国范围的市场供求,对重要城市及群体的食用、后备安全储备承担主要责任;地方储备,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应急供应,用于调节地方性、区域性市场供求,对当地的社会群体食用安全和商业储备承担主要责任。在流通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平台推动作用,借助网络电商促进粮食和物资销售,不到非常时刻,不轻易动用中央储备物资和地方储备物资。

 

(二)在应急预防功能上补短板。从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应急预防功能着眼,构建粮食物资储备体系主要涉及收购体系、物流体系、供应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一揽子计划和整体架构。

 

1.政策扶持,建立更加完备的粮食和物资收购储备体系。

 

(1)收购价格要科学。以刺激生产、引导消费为目的,制定科学的最低收购价格,发挥价格机制的导向作用,真实反映粮食和物资流通市场的供求关系,为各级政府采取正确的市场调控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2)顺应市场促销售。在确保粮食、食糖等战略物资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顺应市场调节规律,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在执行最低价收购价政策时,做到粮食和物资流通市场顺价收购、顺价销售,尽可能达到顺应市场而不是干扰市场健康发展。

 

(3)公平竞争要有序。积极培育和规范多元化市场购销体系,鼓励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和物资收购和经营活动,防止政策歧视,促进流通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建立和规范开放搞活、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竞争体系。

 

(4)储备规模要合理。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的储备规模和储备品种。中央储备是关键,地方储备是基础,社会储备是辅助。进一步加强优化各级储备资源的整合,大力推进中央、地方和社会力量的深度融合和梯次发展,优化储备粮结构,调整储备粮布局,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储备任务。

 

(5)粮食和物资储备能力须完善。主动适应现代化储粮储物要求,可集中投资建设国家和地方粮食物资储备库,没条件的,及时配套改造原有的储粮仓库,完善必要机械设备,为智能化粮食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提供必备设施条件,不断增强粮食储备能力。 

 

2.调运通畅,加快建设强大的流通物流体系。

 

(1)着力强化规划布局,统筹布局一大批新型的粮食物流枢纽,增强调拨集散能力,加快建设高标准智能化仓储功能提升项目,逐步实现分类分品种储存、分级分区域负责、属地分任务保障的粮食物资管理体制,统筹协调、综合安排生产与收购、销售与调拨、仓储与物流的高效运转和统一有序,打通调运集并“大动脉”。

 

(2)加快粮食物资物流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物资的市场流通能力。加快推进粮食和物资物流重要集散点的建设,着力推广散粮运输装卸新技术、新设备,结合粮食和物资的不同品种特点,能散装、散运的,就不提倡包装、包运,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增加有效供给。

 

(3)增强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粮食物资技术创新能力。在粮食物资流通环节,积极研究和应用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新技术,指导粮食物资流通实践,促进物流技术由传统单一向科学绿色转变。

 

(4)加强粮食物资市场管理,加快粮食流通领域立法,营造良好的流通物流环境。

 

3.精细发力,建设粮食物资供应体系。

 

(1)在现有条件下,结合实际,扶持建设一批交通便利、设施较好、辐射能力强且常年具备加工能力、经营管理和资信良好的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作为粮食或物资加工供应的定点企业。

 

(2)借鉴粮食统购统销时期供应网点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合理布局加工供应网点,建设稳固有序的粮食供应网络,确保每个乡镇、 每个社区(街道)至少都有供应点,实现供应网点城乡全覆盖。

 

(3)建设完善的专线专列专点“三专”供应配送体系,确保建立反应迅速、准确高效、保障有力的“供应链”。

 

4.管理到位,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1)健全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按照集中、统一、高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协同联动的方针,集中政府部门的管理优势,结合专业部门技术优势,构建统一指挥、指令清晰、执行有力的领导指挥系统,随时响应、精确启动、高效运转,实现应急事件的统一下达指令、统一防控行动、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信息发布“四统一”模式。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在原来已经建立的《粮食应急预案》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以国家总体要求为目标,以各级地方政府的名义,制定发布行之有效的《粮食物资应急预案》,预案要明确分级响应制度,确保应急组织管理到位。

 

(3)完善粮食物资储备制度。一方面在储备数量上抓广度。深化地方储备粮体系改革,以省长(市长、县长)负责制的责任标准,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储备消费量指标,加强地方储备建设,严格落实到位。制定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私营企业联储联供,对政策性粮食储备进行有效补充,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责任与利益的“共赢”。建立优质优价制度,优化优质品种结构,实行动态储备,提高储备优质率。另一方面在储备质量上抓深度。必须建立粮食质量控制体系,把粮食质量监管与检测贯穿于粮食产、购、销、储、运、加工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社会化监督体系和预警系统,正确引导粮食绿色种植、依法经营与科学消费,严防粮油及其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快实现粮食和物资储备品种结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卫生型的转变发展。

 

(4)提升处置粮食物资安全突发事件能力。一方面搭建信息监控平台。按照“反应灵敏、判断准确、传递迅速”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大力完善粮食物资市场信息监测网络,积极探索粮食安全预警方法,加快粮食应急预警预测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安全应急决策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应急处置人才。要准确落实粮食物资安全应急保障措施,关键在人。必须加大培养应急处置人才队伍,组织定期预演练习,举一反三,确保应急预案在紧急状态下能够及时启动、高效运行、落实到位。

 

(5)加快建立完善储备立法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战略物资储备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战略物资品种越来越多,提速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管理的法制化进程日益迫切。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调整粮食物资储备,截止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战略物资储备法律。除《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防动员法》中提及“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外,现在还在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糖管理办法》等规章,存在法条分散、立法滞后、层级偏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类储备统筹协调,在当前形势下有充分必要的条件尽快建立健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律法规,对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体制、储备规模、储备质量、资金保障、监管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使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有法可依、依法监管。

 

(6)广泛开展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以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开辟粮食物资储备安全的教育平台,倡导每个人都是粮食物资安全的受益人、责任人的保险理念,实现粮食安全储备教育全覆盖,普及粮食物资安全科学常识,提高全民战略物资储备安全意识,纵深推进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工作。

 

三、结论

 

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一个价值工程,涉及到农业、粮食和物资、商务、市场、交通、金融等部门,范围广,链条多,关系交错。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站位于国家安全战略大局,定位于社会稳定的应急保障,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效、统一的全国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全面开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新局面。

 

作者:马心宇

 

文章详见:《粮食问题研究》2020年第五期

分享到:

Copyright 200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南大街槐岭路交叉口东北角格瑞大厦 邮编:050021
客服电话:   0311-85828136(国储)、 0311-85826001(地储)、 0311-85822788(资金结算)
冀ICP备20002302号-1

河北粮食交易中心

京津冀三地粮缘